原:2014-05-31 11:42:17
最近看《战长沙》。原本是一个朋友推荐,说霍建华演的顾清明贼帅。
我更喜欢里面的薛君山,一个会以公谋私、笼络人心的大流氓,长沙的“地头蛇”。表面上坏,但对亲人是无比的好,有责任感有担当。你说他贪财,没事动这门那门的歪脑筋敛财,那都是因为全家人都仰着他过日子,他能让全家在乱世过得衣食无忧,不为自个儿腐败。平日里像收保护费的恶霸,但关键时刻,有人打着推行焦土政策的名义纵火烧长沙时,他是真不要命地挽起袖子救人。他说,收了人保护费了,不能不干。一脸得瑟自己命大,没被火烧朽了的木梁砸了,刚说完就被坍塌的墙压在了下边。临了还差点背上蓄意纵火的罪名。
得是这样的人才有力量。
以前看莫言的采访,具体的记不清了,大意是对游行中的昏君,一类人面露不屑,一类人脱帽行礼。歌德属于后一类,莫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,自己也越来越理解歌德。
我以前不大明白,后来从历史里渐渐翻出点轮廓来。海瑞大概是前一类人,属于见不平必出声,不畏强权。我十分欣赏海瑞,但渐渐觉得不可取,像这样单纯的人太容易被人利用了。事实上最后他于强权无用之时,积累的素怨报于一旦,很快就被打发走了,实际对改变明朝腐朽的政治起的作用如蚍蜉撼树。后一类人是有的,我不确定张居正同学是不是个合适的例子。他用年轻一步步熬走了严嵩高拱徐阶,最后登上首辅的台阶,捧出了构思已久的新政。同样有政治抱负,张居正对明朝的政治影响显然更大,他发挥的机会是用十来年“脱帽行礼“换来的。但这人也有点太贪,出个门还得八人大轿抬着,万历又不大喜欢他,否则说不定明朝能在新政手里回光返照。
现在会骂的人太多了,嘴上功夫不花钱,说得不好没人管,说得好还搏点喝彩。天下哪还找得到这么相应的事儿。
光嘴上骂,很难起作用。
《陆犯焉识》里陆焉识一家说他“没用”也就是这个意思,何况陆焉识这样不顾家人地参与政治骂战,只图自己一爽,最后落得被关进监狱二十来年的下场。百无一用是书生,大致也是这个意思。像大流氓学习,心理素质得硬,该明哲保身的时候就要明哲保身,图的是个长远之计。你自比烈士抹脖子上吊完事了,大地也不会因此白茫茫一片更干净。
但是有时候也得是这样骂骂咧咧的声音,能启迪民智,能做些改变。说不定在这样骂骂咧咧的声音下,就诞生了立志要做出改变的大流氓呢。
